根据甘肃省2025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相关内容,2025年全省共下达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25140万元、农业生产托管任务面积(A)274万亩。其中丘陵山区81万亩。单环节或多环节托管的,要按照“综合托管系数”折算,保质保量完成《2025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任务清单》下达的任务面积。其中耕、种、防、收综合托管系数分别为0.35、0.26、0.13和0.26。2025年带动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600万亩次以上,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发展到2.16万家以上,争取各县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当地耕地面积的50%以上。推动建设一批布局科学、运营规范、服务优质、联农带农的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,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保障度,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及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。
扶持方向: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小农户等经营主体在小麦、玉米(玉米制种)、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,在耕、种、防、收等环节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给予财政补贴。
实施区域:项目实施服务于粮食生产和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,兼顾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粮油、种业、马铃薯三大产业集群先行基地建设。2025年项目资金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作物生产,要向丘陵山区倾斜。项目实施区域优先选择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区,小麦、玉米(玉米制种)主生产区,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片带,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示范片带、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等。
支持环节:聚焦制约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短板,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关键环节、薄弱领域和亟待推广应用的关键生产技术,确定本区域重点支持的托管环节和服务内容。
补助标准:项目县根据当地实际,分别确定小农户和其他服务对象的补助标准。原则上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30%,单季作物亩均补助总量不超过80元。丘陵山区原则上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40%,单季作物亩均补助总量不超过120元。各项目县安排服务小农户的补助资金或面积不低于60%。对接受托管服务的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业企业等单个规模经营主体,年补贴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。对服务市场发育成熟、农民认知和接受程度高的环节,对其补助标准可相应逐步降低。
补助方式:项目资金采取先服务后补助的方式。面向小农户开展的服务,补助资金可以补服务组织,也可以补农户,坚持让小农户最终受益。
以上信息,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