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蒜又名蒜,百合科,二年生植物,可生食、炒食,还可腌渍、加工制成蒜粉、蒜片等。本文为大家讲讲有关大蒜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话题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一、大蒜的播种方法
大蒜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,“青蒜”用大蒜一般在8月或更早播种。10月份气温16.9℃,5cm地温18-19℃,至越冬时蒜苗高可达25cm以上,有利于安全越冬。
播种大蒜,先按20cm行距开l0cm深的播种沟,并撒施少量种肥,播种时将种瓣按大瓣10-15 cm 、中瓣9-l0cm、小瓣7 cm株距排在沟中,并使其保持直立,瓣背平行于播种行(出苗后叶向一致,有利通风光,提高产量),然后盖3.3 cm厚的土,浇水,趁墒喷洒除草剂乙草胺,然后覆膜。
覆膜时,要求地膜在畦面上平展而无皱褶,地膜
二、大蒜的田间管理
秋播大蒜一般播后7-10天出苗,出齐苗后浇第2次水,土壤封冻前(小雪前)浇l次防冻水。数天后覆盖麦秸,防寒防旱,过分寒冷时可架设风障,保证蒜苗安全越冬。
3月上中旬及时清除盖草并选晴朗温暖天气浇水,随水追施尿素15-20公斤,促进蒜苗及早返青生长。
4月初至4月底据墒情5-7d(天)浇1次发棵水。5月初至5月20日前后,需4-6d(天)浇水l次,结合浇水追一次肥,缩短大蒜退母时出现黄叶的时间,同时防止一次地下害虫。
蒜薹打弯时抽薹。抽薹前3-4d(天)停止浇水。蒜薹收获后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,促进蒜头迅速增大,直至收获前2-3d(天),停止浇水。
三、大蒜要适时收获
1、青蒜采收
出苗60-70天即可采收。具体采收时间可根据市场行情而定。早采产量低,但效益不一定差。采收方法多数是连根拔起,抖掉泥土打捆上市,一般大量采收不宜洗涤。也有在株高40厘米左右时基部收割,割后加强肥水管理,以后再生新叶连株拔起。
2、蒜薹采收
一是用刀割开假茎,把薹切断抽出,然后扭转蒜叶覆盖伤口。二是用手把蒜薹直接抽出。用刀割法蒜薹产量高,但伤口易遭雨淋后腐烂。用手抽蒜薹法产量低,要有一定技术,应用较少。目前多采用的方法是,下午抽取蒜薹,在蒜苗基部用手捏一下再抽,或用钉子扎破蒜苗基部,再抽取,这样抽出的蒜薹长,给蒜苗造成的伤口小,对蒜头的生长影响小。
3、蒜头采收
蒜薹采收及时,对蒜头生长无影响,蒜薹采收后约20天可收蒜头。如不收蒜薹反而影响蒜头的膨大速度和产量。蒜头的采收不能等到地上全部叶子枯萎,雨季如不及时采收容易腐烂,蒜瓣容易散开,不能贮藏,也不宜留种。
四、大蒜的病虫害防治
1、农业防治
合理轮作。大蒜叶枯病、紫斑病、煤斑病等病害病原菌均能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或越夏,造成病原基数上升。一般蒜田应与非百合科作物进行3~5年的轮作,减少病原基数,保证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补充,减轻病害发生。
合理排灌。大蒜根系既不耐旱又不耐涝,土壤干燥要及时浇水,还有利于抑制蓟马的发生,雨量过大,及时排水,借此机会撒施草木灰,降低田间湿度,增施钾肥,还可有效抑制灰霉病、根蛆的危害,达到增产防病的目的。
及时清洁田园。在病虫害易发地区或田块尤为重要。清除病残体,及时拔出中心病株,带出田园处理,是防止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。
2、化学防治
当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和流行时,应及时用药防治。
①病毒病。发病初期喷药,7~10天左右一次,连续2~3次。可用1.5%植病灵乳剂1000倍,20%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,83增抗剂100倍液、抗毒剂1号水剂250~300倍液等。
②煤斑病。选用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~600倍液或1:1:100的波尔多液防治。
③叶枯病。选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、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60%琥、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1:1:100波尔多液防治。
④紫斑病。选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、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8%钾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。
⑤灰霉病、霜霉病。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50%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、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72.2%普立克水剂800倍液、72%乙·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。
⑥锈病。用20%三唑酮乳油2000倍、97%敌锈钠可湿粉300倍液、25%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防治。